西餐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2019-02-28 10:17182
我国人民与西方人民的交往由来已久。远在两千年前,波斯古国和西亚各地的灿烂文化就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其中就包括膳食。在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中国旅行,也曾将某些欧洲菜点的制作方法传到中国。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我国执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所以,当时在食品方面只限于一些物产的相互交流。到了17 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的出现,到我国经商的船只也逐渐增多,一些传教士和外交官也不断到我国内地传播西方文化,同时也将西餐技艺带到了中国。
据记载,明代天启二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京居住期间,曾用“蜜面和鸡卵”制成“西洋饼”来招待中国官员,食者皆“诧为殊味”。到了清代初期,中国宫廷、王府官吏与洋人交往频繁,逐渐对西餐产生兴趣,偶尔也食用一些西餐。但当时这些简单的西餐也只能在家庭餐桌上出现,我国的西餐行业还没有形成。
西餐真正传入中国是在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到了清朝的后期,西方人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地建造了不少西餐厅(当时叫番菜馆),经营各式西餐,从此,我国有了西餐行业。据清末史料记载,最早的番菜馆是上海福州路的“品香”,继之为“海天春”“一家春”“江南春”等。在北京最早出现的是“醉琼林”“裕珍园”等。1900年两个法国人在北京创办了北京饭店,1903年建立了得利面包房,此后,西班牙人又创办了三星饭店,德国人开设了宝珠饭店,希腊人开设了正昌面包房,俄国人开设了石根牛奶厂等。从20世纪20年代初起,上海的西餐也得到 了迅速发展,出现了几家大型的西式饭店,如礼查饭店(现浦江饭店)、汇中饭店(现和平饭店南楼)、大华饭店等。进入20世纪30年代,又相继建起了国际饭店、华反饭店、都城饭店、上海大厦等。这些饭店除接待住宿以外,都以经营西餐为主。此外,广州的哥伦布餐厅,天津的维克多利,哈尔滨的马地尔等也都很有名气。在当时,许多饭店和餐馆的厨师长都由外国人担任,同时也雇用我国厨师,这样,西餐技术就逐渐为我国厨师所掌握。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餐在中国已有较大的发展,以上海为例,大饭店和西餐馆到处可见。总之,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西餐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最快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西餐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北京的莫斯科餐厅、友谊宾馆、新侨饭店及北京饭店西楼等都设有西餐厅。当时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交往密切,20 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我国西餐主要发展了俄式菜。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国际交往以前苏联和东欧为主,我国的西餐只有俄式和东欧些菜肴。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交往扩大,合资酒店相继在各大城市建立,外国著名的饭店管理集团管理着国内的许名酒店。他们讲入中国后,带来了新的西餐技术及现代化的管理,使中
集团管理着国内的许多酒店。他们进入中国后,带来了新的西餐技术及现代化的管理,使中国的西餐行业迅速与国际接轨,并且培养了大批技术和管理骨干力量, 这些骨干力量大部分在合资酒店和国内经营的著名酒店做西餐管理工作。近几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天津等大中城市相继出现些西餐厅, 经营着具有世界各种文化和口味的现代西餐,使西餐越来越多样化和国际化,从而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崛起,西餐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兴起了一-批设 备齐全的现代化饭店,世界著名的希尔顿、喜来登、假日饭店等新型的饭店集团,也相继在中国设立了连锁店。这些饭店大都是聘用了西方厨师,带来了现代化的西餐技术。同时,一些老饭店也不断更新设备和技术,菜系也出现了以法式为主,英、美、意、俄等菜式全面发展的格局。
近年来,在我国还相继出现了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西式快餐。在北京、上海、 广州、天津和深圳等地区的咖啡厅和西餐厅的总数已有数百家,西餐菜肴的种类和质量也不断增加和提高。当今我国的西餐发展已形成一定的格局, 例如,以北京为代表的多国菜肴,以天津为代表的英式菜,南方以上海为代表的法式菜,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俄罗斯菜。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步伐进一步加快, 引进外资工作会进一步增长, 2000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和中国加入WTO,给我国西餐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责任编辑:邓老师
- 上一篇:西餐的发展历史
- 下一篇:西餐与西方人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