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炒菜缺点味 “人情味”还得用人
2016-04-06 08:58 233
机器人or人工智能正在风起云涌,从扫地机器人、无人工厂,到前段时间“阿尔法狗”和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人工智能可谓攒足了人气。机器人在给未来生活带来无限想象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机器换人”的担忧。然而,这样的担忧来得过早了。近日,记者梳理广州大众餐饮机器人使用情况发现,曾经“聘用”炒菜机器人或机器人服务员的几家餐厅,已有两家关门歇业。剩下一家虽仍在营业,但机器人却被老板“炒了鱿鱼”。
机器人炒菜缺点味
炒菜的机器人下岗了,而且还波及到了全国,各地炒菜的机器人都在下岗。一个有趣的反差是:机器人在工业生产领域风生水起。这说明一个问题,对于机器人的利用不是适合所有行业,不是适合所有工种。炒菜机器人下岗只不过是——在这个行业不需要机器人而已。
炒菜机器人下岗其实是早晚的事。在起初的时候虽然火爆过一阵子,那其实仅仅是因为这种形式很新颖而已,博取的是眼球经济,当眼球经济过去的时候,也就有了餐饮机器人的下岗。说白了,这是因为炒菜机器人不能炒出人间烟火味。同样的食材,同样的材料,同样的餐具,饭菜会因为厨师的不同味道而不同。这就是餐饮的特色。也正基于此,才有了饭店人流量的不同。有人喜欢这家饭店的饭菜,有人喜欢那家饭店的饭菜。
而炒菜机器人则难以做到这一点。所有的程序都是固定的,所有的火候都是固定的,就不可能满足大家味蕾的期待。千篇一律的饭菜岂能吸引消费者?
眼下的机器人研究越来越广泛,涉足的行业也越来越多了。在去年贵州省的机器人推广大会上,就打出了“懒人时代”的旗号。有炒菜机器人,有穿衣机器人,有洗脚机器人,有清理机器人。这样的研究固然可以减少人们的劳动量,可是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人们都成为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儿。这本身对于健康来说就是没有好处的。再说了,炒菜机器人能让我们品尝到“妈妈的味道”吗?
理性看待机器人
餐厅机器人不招人待见,并不是石头落地、喜形于色的理由,更不是借以否定人工智能的理由。
餐饮行业“招聘”机器人,本来就是所用非人。服务业较讲究人性化服务,而这个恰恰是机器人的弱势。没有表情,无法与顾客交流,既不能点餐加水,点的餐还要自己端下来,而且只能按照机械线路送餐,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这些都是制约机器人服务质量的技术瓶颈。
机器人“被炒鱿鱼”,不是机器人工作效率低下的证据,只能说明机器人不适宜从事服务业。机器人的特长是“机械作业”,在存在大量重复性工作的制造行业,它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这正如阿尔法狗大战李世石,它不能与李世石交流情感,但它不知疲倦的“战斗状态”是人所无法比拟的。
即便机器人使用于制造行业,也应理性看待“机器换人”的担忧。首先,“机器换人”主要是为了应对“人干不了”、“人干不好”、“人不想干”的工作,并非替代所有人力工作。其次,“机器换人”必须考虑购买成本、后续维修保养成本和技术可靠性,从国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试用来看,“机器换人”计划落地遭受了重重困难,制造业的“机器人时代”还不可期待。其次,随着人们对工业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机器人将率先应用于高精尖产品企业,即使对就业产生一定冲击,也是可以为人们所接受的。
因此,对“机器换人”无须大惊失色,对机器人“被炒鱿鱼”也不必喜形于色。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对人类劳动价值的排斥和否定。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厨师服的特点和面料选择
- 下一篇:汆还是焯?两道不一样的烹调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