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技术”业者的春天真的到来了么
2014-05-11 10:2229
贵阳新东方烹饪高级技工学校-学院新闻栏目,中国“教育技术”业者的春天真的到来了么详细介绍了发生在我院的各种新闻。此次学院新闻栏目详细介绍的是“中国“教育技术”业者的春天真的到来了么
创新工场发出开发儿童游戏的号召时,貌似有人发出了“春天来了”的感慨。。。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想请 互联网和教育技术专业的老师和学生都来讲讲这个问题。特别是教育技术专业的那些新老朋友们。
很多年从事基础教育及幼儿行业,也做过远程教育,从整体现状看,我感觉说”教育技术的春天“太早。
目前,应用教育技术的较广大领域应该是中小学,但现实中,教育技术到底要解决哪一端的问题,一直是个困局。
其一,对于教师群体:我们的行政部门大力推行的并不是教育技术,而是电教设备;对于相当数量的教师群体而言,教育技术意味着对他们多年习惯的教学模式的改变,这是根本层面的阻力;虽然我并不认为会做ppt是教育技术,然而,即使把要求降低到会做ppt,应用ppt于教育,在国内的教师行列中也是极少数的部分。更不要谈反馈式教学,专业的学科,多媒体交互等的应用了;
其二,对于学生群体,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选择课余学习的方式和目标非常有限,只会是为了提高成绩。因此,面对学生端的所谓教育技术产品,几乎罕见,较多能够看到的就是远程教育,在线网校,做一些答疑,测评,试题库,课这类的内容,也看不到什么太多的教育技术的影子;
其三,幼儿教育行业。我个人比较看好这个行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家长相对还不是特别的唯成绩是图,愿意让孩子体验,体尝一些新的东西,体验更多的东西。但从目前的产品形态看,儿童游戏貌似做得并不是特别好。比较而言,太大的,参与时间较长,需要人物化的游戏不适合孩子;而短小精悍的寓教于乐的游戏,国内的开发水平不敢恭维。不是技术问题,是思维方式的问题,是设计的问题。
我比较喜欢韩国的儿童教育,无论是学习英语的还是其他学科的,比如汉松的产品,playbox的产品,确实能够吸引孩子参与进去,学到东西。美国的好像也不太好,至少我看到的感觉都不是很好。
教育技术的推广,我感觉在教师端至少还需要等待10年以上,现行的教育体制,决定了教师没有什么动力去进步,去提高,当然不排除少数的优秀老师有这样的进取心;在早教,幼教领域有很大的潜力,但产品估计品质会有问题;在中小学学生群体,也貌似看不出什么太大的进展的可能。
或许我悲观了,希望能见到真正的好的产品。
中小学的产品我见过一些,确实不错,可确实老师怕麻烦,不用,好好的东西都给耽误了,也是一种悲哀吧。
随便说说感受,回答的可能有些不对题,包涵。
这个问题分2个方面说吧:
第一,教育技术发展了多年,才到“春天”?
教育技术发展了这么多年,新技术出现了很多,新应用领域也出现了很多。从“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之争开始,这个专业已经有太多的机会了,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专业的的研究领域转移的有教育技术这么快。
中小学领域教育技术始终走的不太顺畅,但远程教育、企业培训等领域却大有用武之地。“春天到了”我觉得这个说法并不是十分恰当,应该说对于这个学科本身,之前已经有很多春天了,只是在大范围推广上,阻力始终较大。但新鲜事物的推广,本身就需要一个过程,教育这个领域本身又是比较传统的领域,进展慢可以理解。
第二,教育技术的春天不是“新”,而是“旧”
我认为的教育技术的使命是让新技术从新鲜变成普通,再变成普遍,较后变得无处不在,融入到某一领域本身之中,让人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感觉不到技术门槛。或者说,有人认为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是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那么教育技术的使命就应该是在不断应用和改良的过程中,学科自我消亡的过程。当新技术不再新了,教育技术的实践也就成功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又会有另外的新技术产生,那么教育技术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循环迭代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理解ipad在早教界的拓展,我觉得这并不是教育技术的春天。从设计一款产品,到应用,投产,推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项产品才能得到社会认可和应用。这项技术是新技术,离“无处不在”还差的很远,甚至连“普遍”怎么实现也还没有想好。教育技术领域中并不缺乏“新”,缺乏的是长期、持续的运营,将一项技术如何应用研究透彻。总在追逐各种“新媒体”,并不是教育技术这个领域持续发展和良好发展的状况,因为新媒体是追逐不过来的。
当然,开发新的应用领域是必须的,我也理解这个“春天”指的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人在ipad这项媒体面前大有可为,但这并不是值得乐观看待的一件事,PPT、电子白板、互联网、……这么多媒体教育技术真的研究透彻了吗?有新媒体的加入,给专业本身带来了更多的研究点那是不假,但能否带来春天,还得靠每一个研究者努力。
也许会是这个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但是不会因为今天出现了它,明天我们的实践就迅速的爬升了一个层次,柳暗花明,我们仍旧处在量变和积累当中。而当说到“春天”,仿佛一下子发生了质变,这在我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从某一个里程碑发生质变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有些前提,确实要提前解决的。
问题一:教育技术所要服务的教育,想要达到什么目标。不同的教育层次、时间、地域、学校传统、校领导,会产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了解自身的教育目标,比如说记忆或理解,考评现在的方法能不能让学生记住或者理解,有没有减小成本的可能,这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问题二:教育技术的各种技术形式,究竟在不同目标的教育中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怎么发挥这些作用,这需要专业领域的从业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尝试并一点一滴的积累。在这个问题上,盲目做大和不做同样可怕。
问题三:有了前两个问题的积累,才能到如何有效整合的问题。
所以,如果春天到来,需要一线教师、研究者、管理者、学生在各自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然后在第一和第二个问题上不断尝试。如果三个问题连较直观的感觉都没有,很难想像那样的春天没有倒春寒。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警惕!隔代教育的5大弊端
- 下一篇:中小学生暑期 安全教育切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