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中banner
输入手机号直接登录
立即登录
直播中

你好!我是贵阳新东方的老师。

请问您是要咨询学习吗?

刚刚
复制微信

已有4920人进行电话咨询

*10秒免费给您回电(已加密)

给我回电

学校开展生存教育靠劳动挣午餐

2014-05-11 10:07 28

 

    3月25日,郑州市81中80名初中生走上街头,迎接6小时“城市生存”挑战。这一次,他们兜里没有一分钱,午餐要靠自己的劳动解决。

生存教育

  下午3时许活动结束,80名参加活动的学生,以在餐馆洗碗、摆放餐具、打扫卫生等方式,通过了6个小时的“城市生存”考验。

  此项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挣钱的辛苦和劳动的重要性,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动手能力偏弱,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娇气、懒惰的习惯。针对这种现状,家长应该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

  劳动是一种必备的生存技能。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呢?

  1、家长不要“太能干”

  家长们的“能干”往往间接也扼杀了孩子的劳动和自理意识。现在的很多家长对孩子是有求必应的,有的甚至连穿鞋、穿衣服、拿杯子这样的小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动手。在家长这样一贯的纵容下,孩子的表现会让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无法和同龄伙伴相提并论。

  2、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参加劳动

  很多自理能力很弱的孩子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参加劳动,而是有些父母不愿让孩子参加劳动,要么就嫌孩子做得不好,要么就担心累坏了孩子的身体,所以许多父母就包揽了所有的家务。

  要知道,父母不能陪着孩子一辈子,孩子终有一天要离开家长的保护。为了让孩子长大以后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家长还必须要狠下心来,让孩子参与到劳动中去,不能再对其实行“包办替代”政策。只有我们家长有了这种意识,才能放手让孩子积极参与劳动,并从中得到锻炼。

  3、大人们要统一观点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所有人都以孩子为中心,想要什么都可以,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所以,对于孩子要不要劳动,很多家长是持否定态度的。即使父母有意让孩子多参加劳动,爷爷奶奶也会反对。这个时候,父母首先要跟爷爷奶奶进行沟通,要让他们明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事,他们不该加以阻拦。只有大人们的观点一致了,孩子才不会因为大人的意见不统一而不知如何做才好。

  4、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应该是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培养的。一般来说,从二三岁开始就可以慢慢教孩子学做自己的事情,五六岁,孩子就可能做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还能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进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使孩子能尽早脱离对大人的过分依赖,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

  5、让孩子参与实践劳动

  孩子虽小,但是他们非常爱动,父母就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同孩子和大自然中的事物来一个亲密接触,或是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让孩子体会到劳动不只是带有辛苦的汗水,同样也会得到甜美的笑容和一颗感恩的心。

  6、父母要以身作则

  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其实跟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环境可以造就人,大人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对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能力是较有成效的。反之,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经常表现为很邋遢,很懒惰,也会影响孩子的劳动的意识的形成。家长在家中做好表率作用很重要。因为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的精神一定会感染孩子,而在好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孩子会逐步从父母身上学到为他人着想、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7、多鼓励、表扬,给孩子增强劳动的信心

  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参加劳动。不管孩子做得如何,都应先给予表扬,然后再给予建议,这样孩子劳动的兴趣就会大增,持之以恒,慢慢也就会养成劳动的习惯。

  8、通过增强责任感来提高孩子的劳动习惯

  只要家长说话不拐弯摸角,孩子就能很快理解意思。如:准备要出去,孩子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出去买东西?”“要是你把油画棒整理好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这时,孩子马上就能意识到,原来要收拾好才可以玩。这样不仅让孩子养成收拾、爱劳动的好习惯,也会产生一定的责任感。这也不愧为培养孩子的有效手段之一。

  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小就培养良好的劳动意识,锻炼良好的劳动能力才能逐步形成的。作为家长,为了让孩子长大以后可以更好地独立生存于社会,要想方设法锻炼孩子的这些基本生存技能。

 

责任编辑:admin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