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中banner
输入手机号直接登录
立即登录
直播中

你好!我是贵阳新东方的老师。

请问您是要咨询学习吗?

刚刚
复制微信

已有4920人进行电话咨询

*10秒免费给您回电(已加密)

给我回电

情真意切的教育诗篇——评《孩子,抬起头》

2014-05-11 10:07 23

 

    以擅长少年报告文学写作而驰名于儿童文学界的孙云晓,涉足长篇小说创作领域不到两年,继去年春天推出长篇小说《赖宁的世界》之后,较近又推出了描写辅导员和少先队生活的长篇教育小说《孩子,抬起头》(海燕出版社出版)。

孩子,抬起头

    全国有三百七十万辅导员,他们联系、引导着一亿三千万少先队员。广大辅导员默默无闻,辛勤工作,把自己的宝贵青春和聪明才智无私地献给了塑造儿童心灵、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崇高事业。为优秀辅导员塑像立传,应当是文学创作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题材。然而,长期以来作家对这一领域涉猎较少,写辅导员的短篇作品还有一些,而长篇作品当推孙云晓的《孩子,抬起头》为第一部。

    读完这部二十多万字的作品,我以为这是一本饶有趣味而又给人启迪的书。作品的主题思想并不新鲜,似是作者曾经写过的报告文学《“邪门大队长”的冤屈》题旨的延伸、深化和扩大。通篇作品贯串着一根红线,那就是: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彻底解放被抛弃、被遗忘、被冤枉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始起头走路,充满信心和勇气地走向生活。这部作策的可贵之处在于:寓新颖、独特的教育思想于充满诗情童趣的少先队活动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育学与诗意的融合,可说是情真意切的教育诗篇。作品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幅色彩绚丽、富有情趣的少先队的生活图景。举办“勇敢者的道路”夏令营、自然形成的“帮赵丰收小组”、成立争气鼓号队、开展“寻找孩子们身上可爱的缺点”、“向您致礼”等活动,都写得有声有色,兴味盎然。通过弱智儿童周三毛的入队、残疾孩子赵丰收的成长、调皮大王刘澄宇的转变等情节,真实地描写了孩子们树立自酋、自爱、自立观念,健康成长的过程,也生动地展示了优秀辅导员教育孩子的艺术。随着作品情节的发展。巧妙而自然地表述了“孩子们身上的缺点大都带有可爱性”,“首先是爱,不仅仅是微笑,而严格要求

    往往是更高层次的爱”的思想,揭示了培养“被遗忘的孩子”一要关心尊重,二要教会他们自尊,三要学会用“多把尺子去衡量”的奥秘;颂扬了默默无闻地前进,迎着惊涛骇浪奋力搏击的“潜水艇精神”。这些思想、精神不是游离于作品情节之外附加上去的,而是同艺术形象交融在一起,符合作品所描绘的少先队的生活逻辑和人物的性格逻辑。因此,我们读这部作品,不仅为它所蕴含的对孩子、对未来的真动温馨的爱所感染和打动;而且情不自禁地扪心自问:我们这些成年人,做父母、当老师的,是不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是不是值得保护孩子较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是不是摒弃了旧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桎梏,掌握了教育的辩证法和辅导艺术?这种动人心弦、引人思索的艺术效应,正是这部教育小说的力量所在,也是它成功的主要之点。

    《孩子,抬起头》这部小说以饱蘸感情的笔触尽力刻划了两个优秀辅导员的形象:一个是生活阅历较广、富有经验的老辅导员韩风震;另一个是心地善良、富有朝气的年经辅导员陆红薇。这两个人物同样怀有一颗一辈子献身红巾事业的赤子之心,但又各自有各自不同的经历、气质、性格特征。作者用浓墨重彩刻画韩风震这个人物,注重从行动中揭示他的思想性格,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他既是一位身体力行、勇于探索的实干家、“少先队的拚命三郎”;又是一位能谋善断、勤于思考的教育家、少先队理论家。作品描写他在44岁时主动要求重返少先队工作岗位、继续当孩子王,身患绝症,动完手术,又立即投入向理论进军的战斗,由此展现出他崇高的忘我奉献的精神境界。我们读到这里,不能不为之感动、叹服。与韩凤震的质朴、严在、沉稳、果断相映衬,年轻的陆红薇则显露出善良、真诚、热情、开朗的性格特点。作者从工作、事业、友谊、爱情多侧面地勾勒了陆红薇思想性格发展的轨迹,挖掘了当代青年身上潜在的美质。从她在师范学校毕业之后主动请求到老大难单位工作,到她与于勇合作写调查报告,反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正之风,以及她在秦万隆、于勇这两个好朋友之间做出的抉择,我们清晰地看到她敢于走自己的路,勇于在生活中冲击、碰撞。作品令人信服地展示了她经受生活磨练而日趋成熟的过程。陆红薇走过来的路,较好不过地证实了她的老师所说的意味深长的话:“人生就是应磕磕碰碰才有味道”,“酸甜苦辣都是营养啊!”陆红薇与韩风震这两个优秀辅导员形象,都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采撷、提炼出来的,他们相当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新、老两代辅导员的精神风貌。

    《孩子,抬起头》是作者从事长篇创作的尝试和探索。既然是探索,就不能要求它完美无缺。在我看来,这部作品也存在着一些不容讳饰的缺点。也许是由于作者惯于用报告文学这种纪实性体裁写作,这部小说有些地方似拘泥于真人真事,没有放开手脚,笔墨不够洒脱。特别是作品后半部,写韩风震潜心理论研究,花了不少笔墨具体阐述“帮赵丰收小组”常盛不衰的五个奥秘、冤枉孩子的悲剧成因的四个方面、“我之较”活动的七项内容、关于平衡心理教育法论文的要点,这些平铺直叙的报告、总结式的文字,似乎与小说这种文体大相径庭,读来未免令人感到冗长、沉闷,减弱了作品以情感人的艺术力量。可能也是由于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作品对主人公遇到的困难、障碍,特别是两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矛盾冲突揭示得不够充分,未能更深刻地从矛盾冲突中来揭示人物崇高美丽的心灵,这样也就不能不影响到人物形象的丰满、厚实。

    孙云晓年富力强,朝气蓬勃,富有创作潜力。深切地希望他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更好地总结创作的成败得失,辛勤耕耘,精益求精,写出更有深度、力度的好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